继盲盒之后,又一种潮流“玩具”在年轻人中风靡起来。 工作遇到不开心的事,去买一张刮刮乐; 感觉自己要走财运,去买一张刮刮乐……刮刮乐似乎正在成为年轻人抵抗焦虑的武器。
撰文 | 上官仙贝
排版 | 上官仙贝

就在前两天,财政部发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3年4月,全国共售出彩票503.26亿元,同比增加了192.54亿元,涨幅高达62.0%

拆开来看,福利彩票售出增幅同比在30%左右,而体育彩票增幅暴涨80%

·数据来源:Wind

而在数据之外,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,买彩票的人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

许多彩票店门口,年轻人围得水泄不通,可以说是“天水围的日与夜”。

与其拼命努力,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未来。还不如丢个10元、20元买刮刮乐,当卡片上那层灰色油墨被快速推开,答案即刻揭晓,中奖马上给钱。
只需要20秒钟,就能得到及时的反馈。
刮刮卡令人上瘾。(图/B站截图)
以前年轻人之间互相送礼,都是流行鲜花、香水、篮球鞋,现在流行什么——彩票!

当然,彩票送礼也要讲究点仪式感,被年轻人插进了花束、塞进了红包,被鹅黄色的LED灯带缠绕。

这样一包装,彩票顿时不再是街上“背心大爷”和“广场舞大妈”的专属,变得时尚而上档次起来。

在视频社交平台上,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涌进直播间,看人现场刮彩票。
在小红书上,刮刮乐更成了流量神器:工作不顺,买几张刮刮,心情就好了;男朋友、闺蜜生日,送一束刮刮乐花束去刮刮,对方往往激动得像个孩子。

年轻人爱买彩票的现象,其实仔细梳理的话,不一定都是因为年轻人变了,也和彩票行业本身的“努力”有关。

和人们印象中那种灯光昏黄、大爷大奶扎堆、盯着纸质彩票K线图的场景不同,现在彩票店也开始走向了年轻化。彩票店开进了商场、超市、地铁站,还有的在大型商超里做起了快闪店,有的则转型成福潮店。

▲重庆南坪星光时代广场与中国福利彩票联合打造的“南城好运街区——星光×福彩·好运GAI”主题街区,可供消费者逛街之余,在街区内刮刮卡摊位小试手气。来源:星光时代广场官方网站

彩票店的装修也越来越讲究,醒目的个性LOGO、网红背景板、趣味十足的标语,越来越贴近年轻人的审美。很多彩票店如果不仔细看,还以为是个奶茶店。这也是为什么“打卡买彩票”在社交平台上能够火起来——这不是一个过时、老旧的习惯,相反还带着点新潮时尚,让年轻人乐于去分享。

因此,说年轻人买彩票是因为压力过大,寄希望于不劳而获,指望通过运气来“逆天改命”,未免离题太远。至少,从彩票和年轻人的“相处模式”看,二者其实已经彼此接纳,彩票已经很自然地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图景。

一张彩票并不贵,买几张的价格也未必高过一杯奶茶。路过彩票店随手买两张,中奖固然好,没中也是图一乐。彩票更像是一种日常的精神消费,年轻人未见得多么虔诚、投入,只不过是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点别的色彩。

▲来源:肇庆福彩

其实,类似的消费模式并不罕见。比如福袋、盲盒,说起来也颇似买彩票等开奖,都有点精神消费意味,人们看重的未必是结果,而是打开包装时的那种心理起伏。
相比之下,彩票似乎还更“正向”一些。因为,我国的彩票发行和国家的福利或体育事业直接关联,更容易给参与者带来一种价值感。比如,根据规定,福利彩票相关资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、支持各区社会公益济困项目、支持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等。
年轻人当然也是知道这些背景的,有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说,“没中奖就当是为福利事业做贡献了”。有了这样的价值认同,彩票逐渐被当代年轻人认可,其实就在情理之中了,无需过度解读。
当然,也要给部分年轻人提个醒,把买彩票当作生活的仪式感之一,偶尔为之放松一下未尝不可,但切不可沉迷、投入过大,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。本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,如果因此让自己变得神经紧绷,甚至成了生活负累,那就未免太过扫兴、得不偿失了。

不仅仅是社交平台,就连影视剧里都开始出现“靠刮刮乐来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”这样的桥段了。这可是更让人想刮刮乐了!

而如今刮刮乐也不仅仅是福彩的一张单纯的彩票了,也开始走跨界营销的路子。品牌也在变着法地吸引年轻人,总感觉这届年轻人是真的不会让人失望!

关键词: